新闻资讯
产品:悬挂线、输送线、非标定制、生产线、线体、流水线、自动化生产线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/
装备工业实现 智能制造需“三化”齐头并进

装备工业实现 智能制造需“三化”齐头并进

  • 分类:行业动态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11-02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装备工业是制造业的基础,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实用可靠的成套装备,使这些行业能优质、高效、经济地生产各类产品,满足人民对物质与文化不断提高的需求

装备工业实现 智能制造需“三化”齐头并进

【概要描述】装备工业是制造业的基础,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实用可靠的成套装备,使这些行业能优质、高效、经济地生产各类产品,满足人民对物质与文化不断提高的需求

  • 分类:行业动态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11-02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  装备工业是制造业的基础,为各行各业提供先进实用可靠的成套装备,使这些行业能优质、高效、经济地生产各类产品,满足人民对物质与文化不断提高的需求。在国家提倡两化深度融合的今天,制造业正在向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因而首先要求装备工业超前发展数字化、网络化及智能化(以下简称“三化”),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打下物质基础。

  装备的“三化”和制造过程的“三化”应齐头并进

  似乎一说智能制造就是指制造过程的“三化”,实际上应该是两个领域的“三化”,首先是装备的“三化”;其二为制造过程的“三化”,两者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。因为智能制造,即产品制造过程的“三化”,是建立在提供的装备“三化”基础上,即“智能体”,否则无法实现智能制造。装备“三化”水平,很大程度上决定各行各业“三化”水平及实现的难易程度。但单机构成不了生产力,只有成套才能真正发挥生产力的作用,因而装备单机实行“三化”过程中,要有通信接口,与其上下游设备可以互联互通、信息交换。有些成套设备来源于不同企业,如何“三化”更加重要。

  “中国制造2025”中的十大高端装备都要求定位在“三化”水平上,同时也要使其生产、制造过程实现“三化”管理。

  实现智能制造不可能一蹴而就

  工业3.0是信息化、高度自动化、少人化;工业4.0应该是高度信息化(即数字化、网络化)+智能化,构成CPS系统。“三化”因而不是并列的,是前后有发展顺序的关系,因而工业4.0是高度信息化向智能化过渡,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。数字化是将物体特征或工艺过程转化为数字描述或数学模型。网络可以看作为信息高速公路,没有信息的网络,类似没有汽车的高速公路一样。没有它,信息就无法高速传递,互联互通。信息化即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融合,包括信息获取、信息传递、信息处理、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。所谓物联网,就是物(含人)用数字描述,通过互联网进行物与物、物与人、人与物、人与人四维互联互通,因为物与人都是物理体,即实体。

  如何判别信息化(数字化、网络化)与智能化,更容易的办法是:前者是管理的开环系统,后者是管理的闭环系统。智能化是在信息化基础上,实现系统的自组织、自记忆、自诊断、自决策、自适应,使系统在更佳或更优情况下运行。因而需要建立大量的数据库,建立各类数学模型或专家系统,而且信息必须是实时采集、加工、通信和处理。

  因此,智能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、不断改进与完善,进而发展的过程,不是一蹴而就的,不是通过执行一个专项就变为智能制造了。这仅仅是开始而已。推动企业“入门”,即称谓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。目前在科技上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,要摸着石头过河,实践-总结-再实践多次循环,不断推进。

  应正确对待实体制造和虚拟制造的关系

  虚拟设计、虚拟制造是一种手段,是为实体设计、实体制造服务的。通俗地讲,实体设计、实体制造是“皮”,虚拟设计、虚拟制造是“毛”,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”信息技术发展到现在,有可能用计算机推演千百种方案进行比较,取得更佳方案后,再变为实体设计与实体制造,开发出新产品,再验证修正完善,这样可大大缩短研发周期,节约研发资金。新产品定型后,再用计算机推演得出更佳的制造过程,从而安排实体制造的工艺及生产过程。尽管这样,也有一个不断的完善过程,因为研发与制造过程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干扰,在这里有经验的设计师、工程师、制造工艺师仍然要做决策、干预的工作,才能做出好产品,才能保质量、降成本、缩短生产周期。

  计算机发展到今天,CPU集成电路线宽可达18~24nm,实验室可达8nm,运算速度可达亿次以上,北京市计算中心运算速度已达每秒500万亿次,我国超级计算机运行速度超过每秒9.3亿亿次。因此,需要海量的数据,这些数据必须来源于实践或实体。目前大家谈论的大数据、云平台,就是将海量数据经过分析,提取有用的信息,为实体制造与实体设计服务的。

  软件、传感器与系统集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

  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既要靠硬件,更要靠软件。国内工业软件研发与应用的短板也应得到彻底改变,没有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研发和应用体系,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不可能持续。大型企业或集成商要有自己的软件开发人员,通用性软件如CAD、CAPP、CAM、CAE、ERP等可以买得到,但结合现场工艺与生产需要的应用软件要自己开发。其人员不仅要懂得信息化、智能化技术,还要懂得工作对象的产品与工艺,否则“皮”“毛”不能结合,两化不能真正融合。我看到信息化管理成功的企业,应用软件都是自行开发的。如银川市共享铸造公司有30多位软件人员,特别是开发MES系统,因为铸造是有其特殊需要,既有离散形式的,又有流程形式的。银川马扎克小巨人数控机床制造企业,其MES系统也是自行开发的CPC系统。制造低压电器的常熟开关有限公司很多应用软件也是自行开发的,已经接近定制化,一台产品也可以接订单,并按订单进行生产。自行开发的软件,尤其是应用软件,经济适用,又便于保密。

  传感器之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,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政府及业界人士重视,使传感器大大受制于人,特别受制于发达国家,往往引起很多政治与商业麻烦。虚拟制造与实体制造,或信息与物理系统的桥梁就是传感器,没有传感器就没有智能制造,没有装备的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,就没有物联网,也就发挥不了互联网的作用,不知这种思考是否正确?

  在推进信息化管理过程中,集成商很重要,一头连着企业,企业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,一头连着自己开发或上游企业的软硬件供应商。国外厂商如Schneider、ABB、SAP、Bosch、GE、Beckhoff 等都与中国的大企业、大集团或智能制造工业园签订了合作协议,把它们成功的软硬件、系统集成的经验与中国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,对他们来说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,出售他们的软硬件及系统,并可了解中国企业的运营数据。但这里如何解决信息安全问题,不知我国对接的企业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?政府有关部门如何指导与干预,这涉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安全问题。中国也需要一大批推动智能制造的集成商,一些大企业如徐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一个信息化公司,100多人,不仅对内,也可对外承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与实施。

  总之我们还处在信息化阶段,还没进入智能化时代,有些宣传言过其实可能起误导作用。

  关于智能制造的深层次工作

  德国工业4.0提出了八个优先行动计划,特别强调了标准、安全、培训、监管、资源、效率等内容。我国也应结合自身实际,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对相关内容做出系统考虑。比如人才方面不仅要充分重视高端科技人才、管理人才,更要发挥身怀绝技、具有长期制造经验积累的能工巧匠的作用和发扬“工匠精神”。特别是实现网络化制造的过程中,如何更好地在法律法规环境下保护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、以及针对不同的制造模式、产业新形态和价值链的变化,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支撑,完善监管体系和配套的法律法规文件的任务更加重要。

  智能制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成。特别是,机械工业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,经济效益连续下降,产品质量尚未解决,要把“能用不太可靠”变为“好用很可靠”任务十分艰巨。因此,在新产品转型升级步履艰难的情况下,要因地制宜,因企制宜,因产品与生产方式制宜。统一规划,分步实施,先易后难,先考虑企业效益(指质量、成本、交货期),要用投入产出经济理论来审视,不要为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。现阶段还在于科学化、信息化管理,不求其名,但求其效果,不要为了争取立项、争取政府支持,而写得很好,做得还可以,但效果较差,更不可能持久,其关键是人,是各级领导及专业人员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更多新闻

标题:

四川佳威科技有限公司

服务热线: 

公司地址:

成都崇州崇双大道740号9栋

版权所有:四川佳威科技有限公司      蜀ICP备2021024379号     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成都